“我很怀念年那个炙热的夏天,一个少年打开QQ对话框,踌躇了五分钟,终于敲出了第一句话:你好,我可以和你聊天吗?”
文|洋葱君的伙伴们
策划|宋灰宗校对
李世辉
本文约字,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年2月,刚成立三个月的腾讯公司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OICQ,一年后,软件更名为QQ,企鹅形象和朋友上线的敲门声,从此深入人心。
从那时起,社交开始从线下延伸到线上,80、90后是聊着QQ长大的一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个或长或短的账号,一开电脑,便会第一时间登录。
20年过去了,QQ已经走出了很多80后的生活,不被常用,有的人甚至忘记了密码。但当年藏在里面的一些人,却时常涌入心头。
上周,近百位网友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和QQ的故事,有人第一次尝到网恋的滋味、有人找到了志趣相投的伙伴、有人通过QQ秀,描摹着理想中的自己。
昵称:那些年的非主流
失去了才懂得二零零几年就接触了网络,那个年代,网名一般都有繁体、标点、火星文之类的特殊字符。当时想叫“簡。愛”,后来因为不知道是哪个“jian”,就取了个网名叫“愛。很难”,后来被人拿来当笑柄:“小屁孩懂得什么是爱吗?”
。第一个QQ昵称好像是“狂野男孩”。其实本人一点也不狂野。
平凡的我我的第一个QQ昵称是“云梦”,之后改成“一往情深”,我和现在的老公是真正纯粹的网恋,他那会网名叫“痴情男儿”。
小猪我的第一个QQ昵称是“作业要自杀,我来喊加油”。
志哥哥注册QQ那年我初二,第一个昵称是跟着我哥取的,我哥叫“无言的永恒”,我叫“失望的天真”。
群组: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
纠婕小学二年级开始用爸妈买来炒股的电脑玩QQ,看了哈利·波特之后疯狂的爱上了,一口气加了三四十个哈利·波特的群,每个群里都有几百上千号人。我同时在不同的群,和不同的哈迷聊得火热,打字速度火速提升。要知道,在此之前我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背不下来!
在哈迷群,我认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还在小学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有那么多个地方,有的人认识三天,就会发语音唱情歌表白,邀我抬头共赏月;有的人成为挚友,相约一起考大学,有的人现在早已失去联系。
cohen高二的时候第一次注册QQ,因为高中学习紧张又住校,一直没有怎么使用这个软件。
我比较喜欢宫斗的文章,高三毕业之后可算撒了欢儿,疯狂地看了好几部这种题材的小说、网文,那时候《甄嬛传》还没被拍成电视剧,我看完后非常着迷,听好朋友说她加入了好几个宫斗群,我赶紧也加了进去。群里好几千人,刚进群只是宫女,每天要跟皇后请安,才能慢慢升级,第一次看到几百条“请安”的信息刷屏,我惊呆了。
宫斗群玩的是文字游戏,需要用文字演绎出精彩的戏,才能尽快服众升级,为了让自己戏好,我特地在网上查了很多文章,还练习写了很多段子,学后妃说话的语气。现在想想,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文字表达的巅峰了。
那个暑假,我在群里认识了很多人,还有一个也是当年的毕业生,大学还和我在同一个城市。上了大学之后,我们都不在群里玩儿了,但群里认识的那个朋友,到现在还一直联系。
小酒窝加了QQ群后,结识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彼此无话不聊的网友,假如还有联系,我们的友谊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了。
那时候群里有交心的友情、有朦胧的爱情、有志同道合、有惺惺相惜、还有怦然心动,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之间竟也能生出深深的羁绊,让我感觉非常奇妙。
多年过去,和群里的所有人都断了联系,这两年凭着记忆,从微博上找回几个曾经的网友,他们还在用最初的网名,内心忐忑地在他们的第一条微博上点了赞,就默默离开了。后来就收到了这样一条回复,终究还是有人记得我。
分组:友情和爱情的见证
bri初三注册的QQ,新建了一个分组叫“兄弟”,把关系铁的朋友都拉了进去。有一次和一个好朋友开玩笑,他度没把握好,我一下火了,骂了他一句,转头就走,回到家就把他从“兄弟”移到了“同学”,第二天上学也没理他。
就这么冷战了两天,他有点憋不住了,体育课主动过来约我打球,我冷着脸不理,他又赔着笑脸上来拉我。一场球打完,我们就自然和好了。那天晚上回家我又把他移回了“兄弟”。
小执着前两天和好友将10月26日定为了我们友情的纪念日。
起源是在年的10月26日,当时刚上高中没多久,我有些情绪,就在QQ空间发了条“说说”:“想有一个每天和我通话的人”,她在下面评论,我们的友情马拉松从此开始。
高中学业繁重,很少有上网的机会,但每天晚上互发短信成了我们不用言说的默契,时不时也会在QQ上聊一会。
高中毕业后我们去到了不同的城市,但每天聊天早已成为习惯。我们聊生活,谈理想,倒数见面的日子。虽然后来开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