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的中、高考已全部结束,但关于考题的争论仍在持续,尤其是考卷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科技时事、科技热点、科学理念等都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比如全国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第35题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为背景,展现我国在探月探火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理综新课标卷第17题以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今年5月成功发射的“天舟六号”为背景,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而在文综全国甲卷第1—3题,则讲述了泉州出口胡萝卜的基地由原先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代的故事,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理综全国甲卷第31题以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的变化为背景,展现水体清澈、鱼跃鸟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体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局面。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中,也有不少题目紧扣我国科技发展热点。其中,北京市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就有题目以“云中探秘问苍穹”为背景,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轨气象卫星家族中的新成员——风云三号G星为实现精准预报降水所做的突破,在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将科技服务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际上,风云三号G星在今年4月16日发射入轨,仅仅两个月后就出现在试卷上,体现出试题对科技发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