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视频
新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修订背景及过程韩宝惠教授既是《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版》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同也是新版指南的重要修订者之一。在采访中,他首先介绍了新版指南的修订背景以及内容上的主要变化。他表示,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第二版的修订,是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指导下进行。在过去的一年中,专家组成员已经收集大量已发表的重要论文,尤其是随机对照研究,并按照循证医学等级,根据最初制定指南的原则,对所收录证据进行汇总分类。这些证据包括了近年来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最新肺癌诊疗相关研究报告,更包括了中国肺癌领域专家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取得的学术进展。
新版指南在工作组成员的努力下,征集了全国50多位专家的意见,并于11月23日总结会中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对指南修订给出新的建议。韩宝惠教授表示,未来,工作组将进一步把完善的指南修订稿发给各位参与指南修订的专家,形成最终版本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版》。
抗血管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特色及未来发展谈及抗血管靶向治疗在肺癌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韩宝惠教授指出,抗肿瘤新生血管靶向治疗的应用已愈十多年,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兴起。年,国际上就已经批准了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作为抗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准治疗策略。然而,从年到年,这一领域似乎沉寂,一直没有诞生第二种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但是,近年来,这一领域再次得到探索。雷莫芦单抗、安罗替尼等先后得到批准应用。可以说,抗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药物的研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人们逐渐从过去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进入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各方面探索和应用。证据提示,小分子TKI已经在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面也获得阳性结果。因此,抗肿瘤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在晚期肿瘤,尤其是晚期肺癌领域已经积累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肺癌领域学者们也在积极探索小分子TKI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的可能性,且已经申请了我国注册临床研究。相信在未来,该注册临床研究会进一步推动如安罗替尼等的多靶点小分子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从三线应用前移至一线应用,从单药发展成联合应用。
EGFR-TKI在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方向EGFR阳性突变人群是肺癌领域发现的最早的驱动基因阳性人群,也是占比例最大的一类肺癌患者。我国和西方国家相比,EGFR突变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比例,大约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24%~27%,占女性腺癌患者的比例则可达50%以上。因此,EGFR突变阳性肺癌患者是靶向治疗的重要人群。
韩宝惠教授指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目前在肺癌靶向治疗领域已经同时拥有一代、二代和三代EGFR-TKI药物,也即在一代耐药后还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以选择,且正逐渐从过去的单药治疗走向联合治疗。从过去的一线只有吉非替尼等一代TKI药物,发展至今天,第二代EGFR-TKI如阿法替尼、达克替尼,第三代EGFR-TKI如奥希替尼均可以应用于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此外,这些EGFR-TKI在用于一线治疗时,还可联合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药物。
目前,日本肺癌领域学者正在开展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奥希替尼联合雷莫芦单抗的相关临床研究。韩宝惠教授透露,他们通过和阿斯利康公司合作,申请并即将开展奥希替尼联合安罗替尼的一线ⅠB期剂量爬坡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奥希替尼的临床应用能够从单药走向联合治疗,更好地发挥其在肺癌领域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