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小慢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肺癌的疗效评估通常是依据影像学检查测量肿瘤的大小改变,而基于基因的靶向分子治疗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进展,并不仅仅是肿瘤体积缩小。随着新兴抗肿瘤药物和各种影像成像模式的发展,传统的影像评估肺癌疗效方法面临挑战。
在第六届东方放射学大会上,来自浙江大医院的张敏鸣教授为各位同道带来了《肺癌靶向治疗的影像疗效评估》的精彩演讲,小编整理了重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传统肿瘤疗效评估的局限性
实体肿瘤进行疗效评估时,对肿瘤大小的测量主要根据WHO标准和对实体肿瘤疗效的评估标准(RECIST),这两者基于解剖形态学,简单易行。但这些标准仅依赖于大小测量和平面测量,而肿瘤内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不同的生长方式,因此测量具有局限性。
(WHO标准和RECIST的局限性)
(WHO标准和RECIST的局限性)
先进影像技术在评价肺癌疗效的应用
鉴于此,随着肺癌生物标记成像的进步,应用DCECT、PET、MRI、DWI功能成像等技术能够更好地反应肿瘤体积、灌注、代谢等,将更准确地进行肿瘤疗效的评估。
1、肿瘤体积测量的疗效评估
利用三维技术,能够测量肿瘤体积,包括肺内结节体积和体积倍增时间,也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三维立体显示肺癌任一层面的细微征象及邻近组织的改变,可以比大小测量更准确。
新辅助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24.9%)有助于区分肿瘤的突变基因,灵敏度90%,特异性89%,可将体积疗效评估作为肿瘤应答的生物学标志。
(三维测量和二维测量的差异)
2、肿瘤CT灌注的疗效评估
肿瘤CT灌注可反应肿瘤组织学水平的血流改变;灌注参数Ktrans表示血液到血管外的部分,Ktrans值越大,表明肿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越高。
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可用来评价接受抗血管治疗的NSCLC患者的肿瘤血管变化;
病理-CT:低血容量和高Ktrans的区域平均血管数量越多,病理的血管评价分数越高。
(治疗前)
(治疗后)
3、 DEC-MR和DWI疗效评价
提供血流、血容量、微循环渗透性(Ktranse)、摄取分数和血浆、间质容积的信息;
ECE-MR和DWI评估NSCLC患者系统抗癌治疗的疗效评估;
DWI及ADC可视为肺癌疗效和生存获益潜在性标志;
DCE-MR和DWI有望成为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标记。
4、PET疗效评估
FDGPET以葡萄糖为示踪剂,来评估肿瘤的糖代谢,具有非创伤性,可以区分良恶性结节和肺癌分期;一些研究发现EGFR突变位置和PET图像上FDG相关。
PET上肿瘤代谢活性体积——
全身肿瘤负荷,反应了肿瘤的体积变化,PET-CT上显示为FDG摄取增加,或者代谢活性体积增加,是一种评估预后的新方法;体积的测量可用于全身肿瘤负荷的评估。
5、功能和分子成像
△新型PET成像可以用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物质,来反映细胞增殖、缺氧和凋亡;
△FLT(Fluorine18-fluorothymidine)是一种胸苷类似物,可用来观察肿瘤增殖;
△[11C]多烯紫杉醇,摄取增加与疗效佳相关;
△对埃罗替尼敏感的患者,当FDGPET对病灶不显示时,11C-埃罗替尼PET可用来检测病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