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火星 > 火星观测记录 > 资料不全就地图开疆为何元明北疆界限如此模

资料不全就地图开疆为何元明北疆界限如此模

发布时间:2024/12/29 11:34:10   点击数: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www.kstejiao.com/m/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关于元朝和明朝北界领土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有详细的分析,概况起来,之所以元朝和明朝的疆域不画全或者画一条直线,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地籍资料不全,无法进行准确定位;

北部为游牧民族区域,没有固定边界。

我们该怎么理解呢?静夜史认为:

1、资料缺失是我国边界线模糊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不仅是元朝和明朝的边界,在清朝以前,我国所有的版图边界线都是非常平直的。原因无他,资料不全耳。

事实上不仅是国界平直,就连中原王朝境内的各行政区,比如汉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以及元朝的“行省”,各行政区的界限都非常平直。

平直也就是不确定的模棱两可,而造成模棱两可的原因,主要就是地籍资料的缺失。

虽然自西晋时期开始,地图之父裴秀就制定了精确绘制地图的“制图六法”,包括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比例尺、相互方位关系、两地之间道路距离、相对高程、地面坡度起伏、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这包含了除经纬线和地图投影外所有的制图元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对于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中原王朝既缺乏征服的动力,也缺乏测绘的动力。因此,除了农耕区,边缘地区的资料几乎都是空白;而内地虽然资料齐备,但是由于我国战乱频繁且我国古代行政管理力量太过单薄,这使得中原王朝根本难以抽出专门力量进行不间断的测绘工作,因此中原地区的资料也不够完备,边界自然就非常模糊。

元朝之前,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都是山川形变的原则,边界基本都在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自然难以涉足。

直到元朝,我国才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测量。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主持测绘工作,最北到达西伯利亚的北纬64度附近。但是由于跨度太大,人员不足,且在测量方式上没有显著革新,因此本次测量虽然创造了很多记录,但是仍然难以达到精确。

我国古代第一份完整意义上的精确地图是在清朝测绘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此图在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40万分之一。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雷孝思、白晋、杜德美及清朝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可以说,清朝之前,由于测量方式的不足,我国一直没有得到精确的地图,因此在没有古代精确资料的辅助下,想要绘制出边界特别是远远超出农耕区的边界,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以及奴儿干都司都非常模糊,边界也是非常平直的。

2、古代北部疆域从来没有固定边界

根据谭其骧先生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汉朝开始,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以及蒙古等在内的游牧民族的北部边界,基本都在贝加尔湖北部附近,纬度大致为北纬58度。

由于我国古代除唐朝和元朝,中原王朝从未真正涉足贝加尔湖流域,因此不可能有贝加尔湖地区的翔实地籍资料,所以这个模糊的边界不是根据古代资料绘制的,而是根据游牧民族的活动特点确定的。

建国后,著名学者郭沫若和众多历史学者,根据对游牧民族历史反复研究的成果,得出我国游牧民族的游牧北界大致在北纬58度附近。在北纬58度线以北,即为西伯利亚广袤的冻土区,这些地区冬季封冻,夏季为沼泽,根本就无法进行游牧,所以成为阻挡游牧民族北上的屏障。

因此可以说,以往地图中将元朝和明朝北部边界划到北冰洋的划法是错误的!古代能算作领土的必须满足两个因素,一是派官,二是驻军。比如西汉的西域都护府。而像西伯利亚这样的无人之地是不能算作领土的,如果西伯利亚算,那么月球和火星都算。

由于我国古代基本都是农耕文明在南,游牧民族在北的情况,因此在中原王朝征服游牧民族时,游牧民族的游牧边界就成为封建王朝的边界。

相比于农耕文明的安土重迁,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是真正的居无定所,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固定的居民点,因此也不可能根据游牧民族的聚居区进行边界的划定。

元朝作为游牧民族起家的王朝,虽然黄金家族已经迁居中原的大都等地,但是在遥远的漠北,依然有大量的蒙古部落,他们依然是以游牧为生,没有固定的边界。

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外兴安岭南北基本都是蒙古部落的游牧区,因此这里也只能根据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划定一个大致的界限。

除了唐朝和元朝这样的统一了游牧民族区域的王朝,剩下的大部分大一统王朝,几乎都以长城作为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这也是mm等降水量线的大致区域,是天然的农牧文明分界线。

在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对峙的过程中,中原王朝除了长城也没有固定的边界。还是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且喜欢南下打劫的特性,中原王朝为了自身安全,在蒙古高原腹地修建了大量的卫所等烽燧工事,这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犬牙交错的分界线。这种分界线不是单一的线条,而是相互缠绕的面状过渡区域。

不过,支撑中原王朝边界稳定的,是王朝的综合国力。当中原王朝走向衰落时,烽燧被迫放弃,边界依然是长城。

中原王朝边界尚且如此“不靠谱”,更远的游牧民族边界就更不能指望。在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前,中原王朝在这里从来没有固定而明确的边界。

在没有固定边界的情况下,用粗直的线条进行边界的绘制是最合理的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agoodmans.com/faby/1029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