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医疗研究者和工作者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攻克胸部肿瘤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近几年关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更是振奋人心。
在上海医院、中华医学会胸部病理学组的倡导下,年8月31日-9月1日,在上海医院举办了“年胸部肿瘤及疾病病理诊断研讨会与新进展学习班”。
学习班重点讲解了近年来肺部肿瘤、纵隔肿瘤病理学诊断,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和及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新进展等问题。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医学人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医学团队加入了难度更高的早期微小肺癌的筛查与诊断研究中,他们的目标是提高肺癌整体生存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次会议关于早期微小肺癌的筛查与诊断展开了两场极具思考的高水平现场探讨。
低剂量螺旋CT(LDCT)是目前医学界使用最多的肺癌筛查手段,是CT检查的一项新技术,指64排以上的螺旋CT,辐射剂量较低,较常规CT剂量降低75%~90%,却不影响肺部成像,同样具有CT所具备的敏感性,相比其他传统筛查手段能更有效发现较小,较早期的肺癌,其应用更广。
欧洲影像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癌筛查白皮书分析了既往的6组LDCT筛查随机试验,根据对选定人群的筛查结果和跟踪随访记录,系统分析LDCT技术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优劣以及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
纵览目前经典的肺癌筛查试验(包括其他筛查手段,如胸部X线),分析人员肯定了推广LDCT筛查的成果:明显降低了肺癌的死亡率(10~20%,各地区不等),但是在几个随机对照组试验中,分析人员也发现了LDCT暴露的一些问题缺陷,急需医疗专业人员解决。
肺癌筛查白皮书
1.假阳性高
目前统计的随机试验显示的肺癌假阳性结果占95-97%,这个数字代表:除了少数几个确诊癌症的患者,其他人都进行了无用的LDCT之外的肺癌临床诊断和组织病理诊断。这意外着很多人进行了支气管镜、穿刺甚至开腔取样等侵入式检查,进行确诊是必要的,但降低假阳性率,减少患者进行侵入式检查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过度诊断
白皮书里对肺癌的过度诊断很明确:确认为恶性但不生长、扩散或导致死亡的小病灶,小结节。过度诊断代表筛查的重要潜在危害,因为它会产生额外的治疗成本、焦虑和与癌症治疗相关的发病率。
在使用胸部X光片的梅奥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随机试验中,相较于未筛查的组,筛查组发现癌症的比例更高(20%)。几乎所有在癌症中发现的过量癌症都是临床试验中筛查组的早期癌症。梅奥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这两项研究都表明,筛查检测出“过量”病变,这可能不会进展晚期肺癌。
NLST数据显示在LDCT与胸部X线之间存在大约例过量肺癌的持续差距,但具体数据还在持续跟踪验证中,但过度诊断已证实存在。
3.致癌和并发症风险
虽然LDCT技术已经将辐射剂量降到很低,但检察本身对受检者造成的辐射不可避免,而且疑似患者要在增强CT等影像学的辅助下穿刺或者开腔取样,进行组织病理确诊,这个过程都会大大增加患癌几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筛查技术手段不能革命的情况下,需要其他辅助手段缩小疑似肺癌范围,减少受检者接受具创伤性的检查。
4.成本控制
若要进行大面积的肺癌筛查,无论是国家免费推行还是受检者自费检测,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NLST试验中,每个质量调整寿命年约花费美元,每个质量调整寿命年花费不到10万美元的筛查试验被认为是具有成本效益的。这其中,包括检查,结果解读,跟踪随访,未来护理甚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按20年算(50-70岁),肺癌高危人群平均每年要花费近美元跟踪管理自己的肺部状况。
受经济、医疗水平和人口等国情影响,国内肺癌管理当然不能直接套用欧洲白皮书标准,但基于庞大的人口和吸烟人群,筛查的费用肯定是越低越好。
5.期望管理
我们的目的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筛查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筛查后的跟踪随访与健康管理,这部分内容国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对于成功的筛查至关重要。欧洲白皮书中提到了几个技术之外的小问题:
1)让参与者了解其益处和潜在危害的能力;
2)减少焦虑,如果发现结节,则会产生焦虑;
3)减少诉讼。
筛查是会降低参与者死于肺癌的风险。然而,一大批参与者仍然会死于肺癌。发现的大多数癌症将处于可治疗阶段(60-80%阶段I),但不是全部。有些癌症可能会生长得太慢,以至于不会限制生命,并且可能会对其进行治疗。
6.区域限制
这个问题欧洲白皮书并没有提及,但是基于国内医疗实情,还是在文中探讨一下,希望读者能提出更好的方案。众所周知,国内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发达城市,而在欠发达和基层地区,医疗资源匮乏,LDCT成本高,移动性差,欠发达崎岖配备不足,但这些地区的人群数量居多,所以要将肺癌筛查做到惠及大众的程度,必须覆盖这部分人群。解决此问题有两个基本方法:
1.增加投入加购LDCT。根据国内人口和烟民数量,这个预算会很高。
2.换一种不受区域限制且成本较低的可替代筛查方案。
未来短期内,技术是否有突破性进展不敢妄言,但选择一个合理符合国民实情的筛查方案是当下实实在在的需求。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背景:
DNA甲基化改变发生在癌前或癌症早期阶段,常常会激活癌基因并沉默抑癌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是癌症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研究证实肿瘤的DNA会释放到血液中形成肿瘤循环DNA,通过肿瘤循环DNA检测可以发现肿瘤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鑫诺肺癌筛查产品——欣肺宁基于自主研发的国内外领先技术XmAmpli,灵敏度达到千分之一,能检测到血液中超微量的肿瘤循环DNA,同时结合AI技术判读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病理信息综合判断肺癌患者病情的发生现状和危险程度。通过定期检测血液可以早期监测到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实现癌症早干预、早治疗。
LDCT在目前筛查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欣肺宁都能很好地解决。
假阳性高,误诊、过度诊断
欣肺宁特异性高达96%,配合LDCT检查,可降低假阳性率,筛选出大部分人群免去侵入式病理诊断。同时两种结果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甚至避免过度诊断。如此采用两种方式协作,降低了假阳性,减少了误诊,同时也避免了过度诊断。
致癌和并发症风险
欣肺宁只需10ml血液即可进行检测,联合LDCT筛查时,可淘汰很多健康人群,使其免去其他诊断手段带来的辐射伤害和致病风险。
成本控制
鑫诺是专业的基因检测公司,欣肺宁产品经过多次优化,成本已压缩很低,同时,为造福更多肺癌高危人群,共建健康中国,鑫诺也采取让利的方式惠及更多需要检测的人群:包括家庭优惠套餐(致病因素具有聚集性);缴费检测一次,一年内免费再检测一次(肺癌进展快,避免因时间差造成漏检)。
期望管理
目前,鑫诺基于欣肺宁医院展开合作,探索完善的早期肺癌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肺癌早筛科普,肺癌高危人群筛选方案,高危人群风险评估模型,筛查结果解读,随访跟踪记录,定期回访,健康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建议等。这一套肺癌管理体系亦可沿用到其他肺癌筛查方式里,造福更多肺癌潜在人群。
区域限制
欣肺宁检测样本为血液,只需要受检者当地有抽血的医疗条件,即可进行。即使是LDCT未覆盖的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亦可进行欣肺宁筛查。
关于鑫诺
北京鑫诺美迪基因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年,致力于提供符合临床需求的基因检测产品。
鑫诺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全面的服务,建立PCR、Sanger测序、FISH以及NGS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肿瘤液态活检、肿瘤个体化检测、药物基因组学以及病原微生物等业务板块,其标志性产品包括肿瘤早期筛查、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肿瘤耐药监测、心血管用药检测、免疫监测等系列,同时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形成了AMRS++和XmAmpli等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