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骨闪烁现象在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疗效监测中的描述比较详尽,而MSCT对该现象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此现象易被误认为疾病进展。本文探讨经伊班膦酸治疗后的肺癌骨转移患者CT骨闪烁现象及其CT特征,以提高对此现象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肺癌骨转移患者经伊班膦酸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后3个月骨闪烁组、疾病进展1组及疾病进展2组骨转移灶的CT值及CT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骨闪烁现象的发生率为6.7%(3/45)。治疗后3个月,骨闪烁组、疾病进展1组的C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P0.、P0.05),疾病进展2组治疗后3个月的C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P0.05)。治疗后3个月骨闪烁组大多表现为溶骨型病灶发生成骨性硬化改变,疾病进展组大多表现为病灶新发骨膜反应、成骨或混合型病灶伴溶骨性破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1、P0.05)。两组成骨型病灶密度是否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经伊班膦酸治疗后3个月,当骨转移疗效评价(疾病进展)与临床综合疗效评价(有效)结果不一致时,可以用骨闪烁现象解释,CT特征改变的分析有助于其与疾病进展的鉴别。
肺肿瘤;骨肿瘤;肿瘤转移;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放射性核素显像;二膦酸盐类;治疗结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