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文
panpan14
摘自
「潘少陪你穿越最初的迷茫」专栏
肺癌是一种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对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0%,检查和治疗思路上不能采用“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的传统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正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向。
而精准诊断正是开展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对于家人刚刚患病的新家属朋友来说,前期的迷茫无助是不言而喻的。我也刚陪妈妈走过这段迷茫期不久,接下来简单叙述一下确诊思路,大概内容是怎样去做检查才能有效的缩短确诊时间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对于经X射线或者CT发现的可疑病灶(完全确诊前一般都是通过这两个手段发现),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
1可以手术的
1期、2期和部分3A期可以手术的患者建议做PET-CT或者B超、骨扫描、肺部增强CT、脑部核磁来确诊是否存在远端转移考虑手术,但如果考虑时间性PET-CT优于后面的多项检查。
2不能手术的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优先确诊原发病灶,在确诊原发病灶的前提下对原发灶取活检(在原发灶不适合取的前提下可以从转移灶取活检),肺癌活检的取法一般分为三种:气管镜引导下的针吸(适合中央型肺癌),CT引导下的穿刺(适合周围型肺癌),恶性胸水的细胞学诊断。对于取到的活检组织细胞通过做成白片和蜡块保存以备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之用(后面详细说怎么来做这块)。
不能手术的患者也应该确诊已经存在的转移灶以便对症治疗,可以选择PET-CT确诊转移病灶,但价格昂贵不能报销且辐射高,也可以选择B超、骨扫描、脑部核磁确诊是否存在其他转移。
注意:不论是气管镜引导的针吸,还是CT引导的穿刺或是胸水细胞的检测,如果没有取到病理组织是没法做病理报告、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的,如有必要还需重做。
病理报告病理报告(医院病理科做)只需要切片在显微镜的细胞形态学观察下确诊,如果细胞形态学符合某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癌,病理诊断会确认癌种及分化程度(有的没有);如果细胞形态学不符合则只能确定为恶性肿瘤,可能还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医院病理科做)是对组织的化学检验(如果想细细了解可以看相关资料这边就不具体说了,详细的可以参考其它文献),能更好的对肿瘤进行鉴别,确定肺癌的类型,一般都有分化程度。对以后的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些免疫组化中甚至用IHC做了某些基因的表达,常见的有EGFR、ALK、CMET、ROS1,对靶向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如果想细细了解可以看相关资料这边就不具体说了),基因检测的核心就是突变靶点和用药提示,这也是做基因检测的目的所在。在基因检测结果里会标明推荐的靶向药物,不推荐的靶向药物,这里的推荐和不推荐的依据就是患者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检测对靶向药物的服用有指导意义,对化疗药物的指导也有一定的意义。
肺癌的基因检测常用的有组织、血液,少数用胸水。基因检测的准确率跟所用的检测样本有关,组织的出检率高且价格低作为优选考虑,血液的出检率相对组织低且价格高作为备选考虑(常适用于没有穿刺到活检标本或者一代靶向耐药的患者)。
并不是所有的肺癌都要做基因检测,对于腺癌及腺混合癌推荐做基因检测,推荐检测的靶点EGFR、ALK、KRAS、ROS1、HER2(ERBB2)、CMET、BRAF、RET、PIK3CA等,全基因检测根据家庭及个人情况而定。
对于肺鳞及鳞混合癌患者,靶向的可能性较低可以做基因检测,推荐检测的靶点EGFR、ALK、KRAS、ROS1、CMET、DDR2、FGFR、PIK3CA等,全基因检测根据家庭及个人情况,可作为鳞癌的优先考虑。
对于其它肺癌患者不推荐做基因检测。
医院病理科不能做基因检测;医院医院能做常见基因靶点(主要是EGFR、ALK、KRAS);医院医院能做多数基因靶点。
医院本身基因检测能力的缺失,医院或者主任大夫都有与外面的基因检测机构合作,但有些过于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基因检测服务的本身,患者及家属在选择的时候还是慎重为好。推荐找基因检测公司的时候找国内一线品牌的基因检测公司,从出检率、出检速度、检测性价比上综合考虑,优化检测目标。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刚确诊或者待确诊的患者有所裨益,也希望大家规范治疗争取更长久的生存期。
相关阅读从普通家属的角度说说肺癌的治疗及靶向药物的选择
“病理切片”出世记
这样的基因检测报告,宝宝看不懂…
奇迹小报
奇迹专栏
总想着写点什么?那就写呗!奇迹专栏旨在为特定主题下有持续创作能力的奇迹家人提供写作支持,在追寻奇迹的抗癌之路上,只要你喜欢就某一主题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及看法,欢迎申请开设奇迹专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