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篇对肺癌确诊、以及确诊之后,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治疗的实战指南。是作者献给肺癌患者的一篇国庆70周年的力作。)
一个人不管是咳嗽不止、或是阵咳、还是咳嗽时痰中带血、带血丝、或者是单位例检,只要CT平扫(可不用增强)发现肺页或支气管占位达0.5cm以上,且边缘呈现粗糙、分叶、短毛刺状的患者,就基本可以确认是肺癌了。理由是:因为良性肿瘤(含肺结核),其边缘是光滑的,不会出现短毛刺症。由于国人忌讳谈“癌”,个中原因自然是由于传统观念“谈癌色变”造成的,导致平时不懂癌、远离癌,不谈癌,总认为自己与癌无关,导致实实在在癌盲一个。可一旦不幸中了肺癌“大奖”,却立即产生恐惧、慌乱、急中乱投医等等乱象,伴随着一番瞎折腾,患者就出现病情加重甚至一命归天,实在令人遗憾。作者作为一个肺癌患者,回顾以往走过的历程,总结个中的经验教训,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不幸患肺癌之后,会选择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来把控自己的生命。我衷心希望肺癌确诊之初、之后的患者,以及我们亲爱的恶性肿瘤医疗工作者们,能够看到本文,并作为今后肺癌治疗时的一个参考。
确诊指南
患者在CT平扫或增強时发现疑似肺癌或本文开头所述的症状时,之后要如何确诊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了肺癌,那该怎么做呢?传统的、医院的做法是:先开出一大堆检查单:这其中不乏有CT、ECT、PET-CT;脑、胸椎、腰椎、盆骨、肋骨等MRl;B超、彩超心脏、腹部、肝、胆、脾、肾、前列腺等部位;血液的血常规、生化全套、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大、小便、尿常规;心电图、肺功能等等,甚至还有艾滋病的检测等,令人啼笑皆非,十分不解。这种全方位、无所不包的检查,实为夸张、甚至是扯淡和浪费医疗资源。更有甚者,若患者怀疑、医院检查结果可能是误诊,又向医院求证,原医院的检查报告全部作废,全部推倒重来,又再重复一遍无所不包的各种费时费财的检查,更是N扯淡。实际上患者在这众多的检查中,许多项目是可以忽略不做的。医院人满为患,患者需排队等待各种检查,时间往往需要二周或者更长才能完成此项工作,若换院检查,更是旷日持久。在这种没完没了的检查中,患者虽名为住院,实为空窗,最多就是挂点营养液、消炎药、吃点善存片等而已。个别病人在各种各样检查过程中,由于时间漫长、加上精神紧张,压力山大,导致病情出现爆发性进展,造成后期治疗举步维艰,个别患者甚至来不及进行实质性治疗而一命归西的惨状。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患者为了确诊,应该在住院之后尽快用支气管镜取样,或者是穿刺取病灶组织,然后将样品或者组织送病理科,立即做病理图文报告和病理免疫组化报告。有了这二样东西,就可以确诊患者是否犯肺癌,更能确诊是腺癌、膦癌,还是腺膦混合;是大细胞、小细胞还是非小细胞;是什么分期和分化。这些确诊的关键指标都可以一次性解决。如果所取的样品或组织份量足够,此时用已有的样品或组织做个基因检测也很重要。一是检测的用材靠谱,检测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二是可以为今后制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基因检测和病理报告尚未出来之前这段时间里,患者可以口服易瑞沙或特罗凯过渡,避免空窗的危险。为何服用以上二种药的其中一种?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从概率论上来解释,从临床大数据上来看,因为肺癌患者70%左右是腺癌;70%左右是非小细胞癌;70%左右是E靶点19缺失或21突变;服用以上两种药的其中一种,有效率可高达50-70%左右。这比仅仅输营养液、消炎药、吃善存片形同空窗的做法,不知要強上多少倍。在等待病理报告和基因检测报告期间,由于有易或特作为坚强后盾,患者可以不慌不忙进行其他相关的必要检查,有些检查是必须的、必要的,有些检查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这样可以为今后的治疗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的读者可以参照石牛山-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