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给肺癌治疗带来飞跃性的进步
靶向药的出现,使得肺癌迈向慢性病的脚步又近了一些。参考美国的情况,美国人群中EGFR突变的人群,中位生存已经活到了4.3年,这个过程里面就包括了从一代靶向药易瑞沙,到三代靶向药泰瑞沙,以及后续化疗等方案的贡献。
那么,我相信我们中国的人群在靶向药这方面将获得比美国更多的收益。为什么呢?
中外专家经过临床研究发现:东方人群使用靶向药物的生存期和有效率要明显优于西方人群,它被称为“上帝送给东方人的礼物”!那么美国人群的中位数是4.3年,我们中国人群是不是会更高呢?
那么当提到靶向药的时候,有许多觅友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使用靶向药,小编在这里要给大家一些提示:在用靶向药之前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千万不要认为医生让我们做基因检测是为了让我们多花钱,不是的!只有做了基因检测,我们才知道要用哪一种靶向药。这其实是在帮助我们做更精准的治疗,更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
没有组织,用血液也可以做基因检测哦!如果要用组织做检测,组织最好是在半年内的。
但是提到用靶向药治疗,做基因检测。有许多觅友是不是又懵逼了?不知道该做哪些靶点的检测,不知道有哪些药物可以使用?下面小编就整理了肺癌有哪些靶点,对应哪些靶向药物,这些药物在中国是否上市,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肺癌常见靶向药汇总
一、EGFR(HER1/ERBB1)
1、易瑞沙:Gefitinib(吉非替尼)--已上市
2、特罗凯:Erlotinib(厄洛替尼)--已上市
3、凯美纳:国产药(盐酸埃克替尼)--已上市
3、泰瑞沙:Osimertinib(奥希替尼AZD)--已上市
4、BIBW:Afatinib(阿法替尼)--已上市
5、Necitumumab(耐昔妥珠单抗)--未上市
二、ALK
1、赛可瑞:Crizotinib(克唑替尼)--已上市
1、Ceritinib(赛立替尼)--未上市
2、Alectinib(艾乐替尼)--未上市
3、Brigatinib(布加替尼)--未上市
三、HER2
1、BIBW:Afatinib(阿法替尼)--已上市
2、赫赛汀:Trastuzumab(曲妥珠单抗)--已上市
四、MET
1、赛可瑞:Crizotinib(克唑替尼)--已上市
五、ROS1
1、赛可瑞:Crizotinib(克唑替尼)--已上市
六、BRAF
1、Dabrafenib(达拉非尼)--未上市
七、MEK
1、Trametinib(曲美替尼)--未上市
八、VEGFR2
1、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未上市
九、VEGF
1、安维汀: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已上市
小编温馨提示对于有经济压力的家庭,可以选择已上市并且有药物的靶点进行检测。
对于有经济能力并且有渠道购买到未上市药物的家庭,可以做全面的基因检测。
以上这些是关于靶向药治疗的药物,对于近期十分火热的免疫治疗,小编在这里做个补充,没有检测出有基因突变的觅友们,可以尝试。
一、PD-1通路
1、Nivolumab(纳武单抗)--OPDIVO(O药)--未上市
2、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Keytruda(K药)--未上市
二、PD-L1通路
1、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Tecentriq(T药)--未上市
小编温馨提示想要尝试用免疫治疗之前,也可以做检测来预测用药效果哦。目前可预测PD1用药效果的检测有3种:
1、PDL1检测--需要用到组织
2、DMMR检测--只需用血液
3、MSI检测--需要用要血液+组织
那么如果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怎么办?下面我们举一个典型案例为例。靶向治疗不良反应
肺癌患者如果存在EGFR、或ALK基因突变,使用靶向药物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受益。奥希替尼(泰瑞沙,AZD)是第三代靶向药物,主要针对第一代靶向药物的TM耐药突变,目前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
据报道奥希替尼使用期间的间质性肺炎(ILD)发生率为4%,发生间质性肺炎之后的治疗包括停药、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
有报道说奥希替尼治疗期间,35%的病人会发生频繁的短暂性无症状肺混浊。出现肺混浊时是否就是间质性肺炎呢,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这个时候不得不停止靶向药物,这个决定是很难做的,但是又无可奈何。
靶向药物停了之后肿瘤很可能会反弹,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困扰患者和家属的问题。
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最近的一篇文献,可以给到我们什么启示。
惊险案例一名69岁的男性病人被诊断为IB期肺腺癌(T2N0M0),他接受了左上肺叶切除术。手术治疗35个月之后,CT检查发现多发性肺转移。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是EGFR基因的LR突变。患者经过了多线的治疗,使用了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阿法替尼()和化疗。治疗期间进行了第二次组织活检,证实出现了EGFR基因的TM耐药突变。
随着第十线的化疗结束之后,患者开始在年6月使用奥希替尼,
8周后病人进行全身CT和核磁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肺部病灶、脑转移灶急剧萎缩,
使用奥希替尼24周(大概6个月),尽管全身的病灶仍在缩小,但是胸部CT显示肺下叶有两个无症状的磨玻璃影。
这个被认可可能是奥希替尼诱导的间质性肺炎(ILD),因此患者停止了使用奥希替尼。
由于病人的临床症状不是典型的传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表达是阴性的,研究者确定病人的肺部异常不是肺部感染,而是另外一种疾病,至于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医生也没有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此来研究和调查。
停用奥希替尼四周之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病人双肺出现新的转移灶,但是病人肺部的毛玻璃阴影(GGO)只是轻度缓解。由于之前报道在奥希替尼治疗期间,出现这种频繁短暂的肺部不透明(TAPO),还是可以继续使用奥希替尼治疗。
考虑到这一点,且病人仍在继续吸氧,经过与病人的沟通,研究者开始给病人重新使用了奥希替尼。尽管怀疑可能有奥希替尼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但是影像学检查没有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这是有生命危险的。因此在使用泰瑞沙治疗期间,病人没有使用类固醇治疗。
(这里是一个反复权衡利弊的过程,也是极为值得大家参考的,做一个治疗决定十分的艰难,但是又不得不做。)
重新使用泰瑞沙4星期后,胸部CT揭示出肺部多发结节的萎缩,同时血浆的肺腺癌相关抗原KL-6水平显著下降,从之前的U/ml下降到U/ml。
重新使用泰瑞沙11星期之后,全身的CT检查显示多发肺部结节减少。肺部的毛玻璃样阴影没有加重。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患者重新使用了泰瑞沙,控制住了肿瘤,但是也是一个极为惊险的过程。而且我们可以通过CT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看出病人使用泰瑞沙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如果没有再次将泰瑞沙使用回来,其病情的控制可能就很被动了。
一般来说,医生倾向于在出现肺毛玻璃阴影(GGO)的时候停止泰瑞沙,这是符合情理的,毕竟如果是致命性的间质性肺炎(ILD)就非常危险了,但是靶向药物停止了,癌细胞可不会停,下一步怎么办?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而且对于EGFR基因TM突变,泰瑞沙是目前上市的唯一的靶向药物,因此研究者建议在短暂停药之后,如果肺部病变不再恶化,那么有可能是一种短暂的频繁肺部不透明(TAPO),因此可以考虑再重新用泰瑞沙进行抗肿瘤治疗。
而且研究者推荐最多中断6个星期的泰瑞沙,太长的中断就会导致病灶难以控制。
有报道称这种肺部不透明(TAPO)出现的概率为35%,影像学上主要是一些毛玻璃阴影(GGO),一般是8.7周出现这个症状,平均消失的时间约是6周。
如何更好地区别短暂的频繁肺部不透明(TAPO)与间质性肺炎(ILD),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过目前确实没有好的办法。
总结在使用泰瑞沙的早期,一定要注意肺部的检查,以提防可能的间质性肺炎(ILD)。
当然如果出现不透明的阴影需要格外注意,但是这些肺部短暂的不透明阴影不一定是间质性肺炎,因此在泰瑞沙停药后,可以在经过治疗和仔细检查之后,确定重新启用泰瑞沙进行抗癌治疗是可行的。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之中,可能会有很多坑,但是没有办法,看清楚它们,绕过去,之后继续往前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