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7日,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由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主持编撰的《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版)》(下称“共识”)正式发布,从“新定义、新进展、新管理”三方面进一步规划了上海癌痛诊疗行为及全程管理。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荣誉教授孙曾一教授,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蔚蓝丝带关爱癌痛患者协作组秘书长兼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杰军教授,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医院宁养院主任沈伟主任共同启动仪式,正式发布共识。共识的主要编撰者——胡夕春教授和王杰军教授现场解读共识亮点,并共同呼吁加强癌痛患者全程管理规范,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尽管近年来全球对于癌痛的认识和治疗均取得很大进展,但癌痛治疗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于年发布的一组最新数据,目前上海市恶性肿瘤患者超过35万人,5年相对生存率达53%,高于国家癌症中心报道的30%的全国平均水平。而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癌痛患者仅有41%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晚期癌痛患者仅有25%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除了医生和患者对于癌痛的认识不足,癌痛治疗知识匮乏、癌痛诊疗及全程管理规范化有待提升也是造成癌痛治疗不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次发布的共识在卫生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先进研究及上海市实际临床经验而制定,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尤其是上海市癌痛诊疗行为和全程管理。
新定义:癌痛不是只让身心“受苦”,干预要趁早
国际上曾经将疼痛简单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多维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但随着临床和研究经验的累积,疼痛的定义已被逐渐扩展。本次发布的共识将癌痛内涵从对组织损伤和心理层面的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