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共话“浆”来。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浆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继续教育会议于年5月14下午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拉开了本次学术盛会的序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承办,医院医院协办,旨在促进国内及国际间浆细胞疾病领域的学术交流,共话浆细胞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下午的继续教育会医院张连生教授开场致辞,他对与会的各位同道表示欢迎,期待此次会议圆满结束。张连生教授主持了第一场学术报告——中国医医院李剑教授带领大家一起探讨了《特殊类型骨髓瘤的疗效评价》。李剑教授指出,MM的疗效评价核心是比较治疗前后的肿瘤负荷,可以从肿瘤细胞数量以及分泌产物M蛋白进行评价,后者是评价首选;MM的疗效评价需要经过完整的基线评价、确定用于疗效评价的可评价指标以及治疗后比较相应指标确定出疗效等三个步骤。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疗效评价表格、做好疗效评价的检查/时间安排、注意疗效评价的误区。随后,他对MM的经典病例进行了疗效评价。最后,李剑教授指出,注意疗效评价中的特殊现象——轻链逃逸、寡克隆现象。
第二场学术报医院江倩教授、医院周辉教授主持,医院陈丽娟教授结合本单位的临床研究,从髓外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发生率和病灶部位、诊断与预后、发病机制、治疗等几个方面多髓外多发性骨髓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陈丽娟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EMD)分为骨相关髓外病变(EM-B)和非骨相关髓外病变(EM-E),EM-E预后较EM-B差;p53缺失MM患者EMD发生率高,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下调、基因突变致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是髓外病变的主要机制;适合移植的患者自体移植,尤其是二次移植疗效较好,初始诱导方案以新药(PI+Imids+细胞毒药物±DARA)为主,EM-E以新药加细胞毒药物为主;复发诱导方案以细胞毒药物组合、二代新药、免疫治疗等为主。
第三场学术报告由浙江大医院金洁教授、福建医院胡建达教授主持,医院刘澎教授从冒烟型骨髓瘤(SMM)的进展机制研究、进展风险预测、早期干预等三个方面汇报了《SMM的治疗进展》。
刘澎教授通过现用的风险模型,重点探讨了SMM进展的风险因素;治疗方面,对于标危/中危SMM,建议观察等待,而对于高危SMM,鼓励参加Ⅲ期临床试验、进行早期干预。
第四场学术报医院景红梅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王昭教授主持,海军医院傅卫军教授指出MM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他从MRD的临床应用、MM高危因素的识别等共性问题,适合以及不适合ASCT患者的个体化精细治疗等方面,剖析了新诊断MM的治疗。
第五场学术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周剑峰教授、陆军医院张曦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医院糜坚青教授结合具体的文章报道及相关数据,从CAR-T治疗概貌、治疗现状、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介绍。糜教授指出,CAR-T细胞治疗MM疗效显著,BCMA为最为热门的靶点,成为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重要手段;疾病复发和毒副反应是CAR-T治疗的主要局限,相信随着MMCAR-T治疗研究的开展及CAR-T治疗策略的创新,CAR-T细胞治疗联合其他疗法的综合治疗有望成为治愈MM的治疗新策略。
第六场学术报告西安医院何爱丽教授、哈尔滨医院苏雁华教授教授主持,医院李振宇教授详结合本中心具体的病例,详细阐述了CAR-T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MAS)、B细胞生成不良及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持续性血细胞减少、肿瘤溶解综合征、基因整合突变等;针对不同的并发症,要做好危险度分级,采取相应的处理,包括激素、托珠单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第七场学术报告由首都医科医院刘元波教授、中国人民医院周凡教授主持,中国医医院庄俊玲教授汇报了《MM骨病诊治进展》。庄教授指出,骨痛是MM骨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病机制涉及破骨细胞激活、成骨细胞抑制。随后,她结合具体的MM病例指出,伴ALP升高的骨病,MM诊断要慎重。骨病提示MM患者预后不良,其评估倾向于功能性影像检查,主要是MRI和PET-CT;治疗骨病根本在于控制MM,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PI类药物对骨病有效。
第八场学术报医院牛挺教授、医院李利红教授主持,医院房佰俊教授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介绍了河南省骨髓瘤诊治规范。他指出,该规范遵循七大原则:坚持MM的整体治疗策略、坚持针对不同细胞遗传学异常分层治疗的原则、坚持针对不同体能状态分层治疗的原则、坚持新药前置的原则、坚持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的原则、(针对髓外浆细胞瘤)坚持新药+细胞毒药物同时使用的原则、坚持同时靶向MM细胞与MM微环境的治疗原则。
第九场学术报告由医院白庆咸教授、广州医院谭获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医院阎骅教授结合具体病例,汇报了《老年MM患者治疗策略》。阎教授指出,要重视老年患者的GA评估,FIT患者应当选择三联方案获得更好的缓解;VRd或者VRd-Lite方案对于老年MM患者安全有效;高危、FIT的老年患者可以尝试采集干细胞和ASCT治疗。
第十场学术医院鲍立教授、医院邹外一教授主持,医院黄红铭教授进行了《PET-CT在骨髓瘤评估中的意义》的报告。黄教授认为,骨髓瘤检查的几种成像技术各有优劣互补,PET-CT是目前评估MM治疗反应的首选影像学计数,初诊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中PET/CT的指标是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ET-CT联合其他MRD检测方法可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建议PET-CT的MRD检测评估在维持治疗前进行,目前数据显示PET-CT的CMR标准为DS<4。
下午会议的压轴学术报告由福建医院沈建箴教授、安徽医院曾庆曙教授主持,医院钟玉萍教授结合《中国MM诊治指南(年修订)》,对MM骨病治疗、高钙血症、贫血、感染、凝血/血栓等更新的五种并发症的支持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钟玉萍教授指出,支持治疗和随访监测是骨髓瘤治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年修订)》更新补充了MM支持治疗和随访监测的细节,为帮助中国骨髓瘤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获益提供了支持。
最后,沈建箴教授总结,今天下午会议的主题全面、内容翔实,作为与会者获益匪浅,期待明天盛会的开幕!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