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院和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承办,美国礼来公司协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年3月9日在广州隆重召开。
大会主题为“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精确诊断,精准治疗”,发布了关于肺癌脑(膜)转移的共识。本次会议分为四个板块:始计篇—知己知彼:CNS转移的诊断、疗效评价;谋攻篇—锦囊妙计:驱动基因阳性肺癌CNS转移之双月争辉;谋攻篇—合纵连横:驱动基因阴性肺癌CNS转移之百花齐放;展望篇—未来已来: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谋攻篇—合纵连横:驱动基因阴性肺癌CNS转移之百花齐放”板块,大会讨论了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化疗和手术在驱动基因阴性肺癌CNS转移治疗中的地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李峻岭教授作引导报告:“化疗的江湖地位:蓄力待时,不争首功?”。报告中提到,在多年临床应用中,化疗对于脑转移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总体有效率较低。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铂类联合培美曲塞可能是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无症状脑转移者的治疗选择。关于化疗对脑转移患者的生存影响,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含培美曲塞的化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DenisMoro-Sibilotetal.LungCancer90()-]。
大会针对“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脑转移患者中的可行性、以及什么样的驱动基因阴性脑转移患者适合接受化疗”展开讨论。
在《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医院常建华教授介绍了化疗在肺癌CNS转移治疗中的地位。
常建华教授:靶向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脑转移中已获得较多研究证据。对于脑(膜)转移伴有EGFR或ALK等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首选治疗推荐TKIs,TKIs联合放疗,或TKIs联合其他局部治疗(比如手术)。对于靶向治疗耐药的患者,化疗仍然是选择之一。
对于确定是驱动基因野生型的患者,传统化疗药物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去临床上会使用一些老的化疗药物,比如较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脂溶性化疗药物(CCNU、甲基-CCNU、VM26等),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大,比如甲基-CCNU的半衰期很长,患者化疗后很长时间不能恢复,若按期完成第2个疗程,则患者可能不耐受,这些药物慢慢就被淘汰了。脑转移治疗需要疗效比较好、能通过血脑屏障且毒副作用比较小的新一代化疗药物,第四代化疗药物培美曲塞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培美曲塞能够很好地控制非鳞NSCLC的CNS转移病灶,甚至培美曲塞治疗颅内和颅外病灶的有效率是非常接近的,培美曲塞单用或联合放疗都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又可以耐受。目前,对于晚期非鳞NSCLC脑转移无症状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是标准的一线治疗选择,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化疗方案。
相比NSCLC,小细胞肺癌(SCLC)的生物学行为更差,患者生存期也不一样。SCLC更容易转移到脑部,对于SCLC脑转移,SRS或伽马刀等局部治疗远远不够,基本上患者一旦出现脑转移,都需要进行全脑放疗。一些经典的化疗药物联合放疗能一定程度减少脑部症状。对于局限期SCLC,脑预防性照射(PCI)非常重要,主要是在预防。SCLC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生存期会大幅缩短。话说回来,随着SCLC患者生存期的延长,SCLC患者出现脑转移的概率也大幅增加。总之,相比NSCLC,SCLC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
第15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发布的“肺癌脑(膜)转移的共识”——关于驱动基因阴性脑(膜)转移治疗的推荐
专家简介常建华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医院肺癌防治中心副主任
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血管生成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