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40岁以后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75岁左右达高峰,然后下降。
2.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大致可以归为:原发肿瘤,胸内蔓延,远处转移和副肿瘤综合征的肺外表现等四类。
3.肺癌临床病理特点:鳞癌约占肺癌的30%,2/3为中心型,1/3为周围型。伴有空洞形成的肺癌大部分为鳞癌,常以淋巴和血行转移多见,可直接侵犯纵隔淋巴结/支气管旁和纵隔软组织。术后局部复发比其他类型常见。
小细胞肺癌(SCLC)1.SCLC约95%归因于吸烟。
2.SCLC常见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中心型占90%~95%,典型表现为:原发病灶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诊断时约有2/3有远处转移。
3.SCLC局限期:(国内)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但是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和胸腔积液。
非小细胞肺癌(NSCLC)1.发达国家中腺癌是NSCLC的最常见类型,约占40%,最常见于不吸烟者和既往吸烟者,是女性最常见的类型。腺癌可单发或多发或表现为弥漫性,发生在外周并累及肺膜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极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2.大细胞癌临床上常表现为肺外周大肿块,侵犯亚段支气管或更大气道,同腺癌相似,易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织常见坏死但一般不会形成空洞。
3.目前尚无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根治术后进行TKI治疗获益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没有ALK抑制剂术后进行治疗获益的临床研究结果。因此除非参加临床试验,否则不推荐无EGFR突变患者在根治术后常规使用TKI和ALK抑制剂。
4.NSCLC的综合治疗:①外科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②年LACE-mata分析确立了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地位,化疗组与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为48.8%和43.5%,铂二联是标准的辅助治疗方案,一般化疗4周期,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3~4周。完全切除的2期和3A期的病人推荐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肺癌的诊断1.PET-CT主要用于排除纵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约有20%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2.痰细胞学:连续3天留取清晨深咳后的痰液进行痰细胞学涂片获得细胞学诊断,60%~80%的中央型肺癌和15%~20%周围型肺癌可通过反复的痰细胞学获得阳性结果。
肺癌的治疗1.目前研究显示: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略优于以卡铂为基础的方案,非铂类联合的方案疗效略低于含铂类的方案,但是毒性反应较轻。
2.EGFR-TKIs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IPASS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线吉非替尼的PFS明显长于化疗组。但是在EGFR阴性的患者中,化疗组的PFS明显低于化疗组。因此建立里基于EGFR基因突变状态选择NSCLC治疗策略的原则。
3.WJTOG,NEJGSG,OPTIMAL,EURTAC,LUX-Lung3,LUX-Lung-6等研究均证明了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在PFS,生活质量和耐受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EGFR-TKIs成为晚期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4.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用于包括一线治疗在内的晚期ALK阳性的NSCLC患者的治疗。
5.恩度联合NP方案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3.3%和64%,恩度推荐剂量7.5mg/m2,第1~14天,21天一周期。
6.S-1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以1:0.4:1的摩尔比例组成,在体内转换成5-FU发挥抗肿瘤作用。
①3期临床试验CATS对比了SP和TP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中期结果显示两者效果想当(16.1个月:17.1个月),但SP的血液学毒性更轻;
②中国进行的晚期NSCLC的3期临床试验(SC-试验)旨在评价一线SP和TP治疗晚期NSCLC效果,结果显示,PFS为5.85个月:5.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SP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更低;
③西日本胸部肿瘤协作组(WJTOC)开展的一线治疗NSCLC的3期非劣效研究(LETS试验)评价SC和T紫杉醇C的疗效,结果表明:SC并不劣于TC。此外,TS的2期临床研究显示ORR达30%,中位PFS和OS分别为4.9个月和15.2个月。
7.维持治疗:对于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CR+PR+SD)晚期NSCLC患者可选择维持治疗,可选择同药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同药维持治疗的药物有培美曲塞(非鳞癌),G,贝伐单抗,C。换药维持有培美曲塞(非鳞癌)和多西他赛。
8.ECOG:贝伐单抗+化疗6周期后单用贝伐单抗维持,生存期延长(非鳞癌)。
9.FLEX试验:C+化疗后用C维持,生存期同样延长。
10.多西他赛用于维持治疗仅有PFS的延长,未获得总生存期的延长。
11.二,三线药物治疗:二线可选择的药物有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和TKI。对于EGFR阴性的患者首选化疗。三线治疗可选择TKI和临床试验。
12.INTERSET试验:在未经选择的晚期NSCLC患者的二三线治疗中,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低。
13.耐药后治疗:TKI的获得性耐药50%是有TM突变引起,第3代TKIAZD是一种强效口服不可逆的EGFR抑制剂,可抑制EGFR-TKI敏感和TM耐药突变。年ASCO报告AZD针对既往接受TKI治疗进展的亚裔和西方晚期NSCLC的患者,1期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对于TM突变的患者的PFS明显长于阴性组患者。
14.二代ALK抑制剂:色瑞替尼(Ceritinib)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的NSCLC的治疗。
15.单药S-1二线治疗晚期NSCLC有效低毒。目前对比S-1和T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3期临床研究(EAST-LC)正在东亚人群中进行,目前入组已完成。
16.SCLC治疗:化放疗联合是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化疗是ED患者的标准治疗。
17.LD期:根据TNM分期为T1-2N0M0的患者可选择手术切除,完全切除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给予4~6周期化疗,可选择EP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需进行化放疗,术后肿瘤残存者,进行同步化放疗。
18.除外T1-2N0M0的LD患者,如果体力状态较好,首选同步放化疗,如果不能耐受,则先化疗然后放疗。
19.年关于预防性脑照射(PCI)的荟萃分析表明:对于一线达到CR的患者,PCI能降低脑转移发生率,延长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因此化放疗后疗效评价为CR或者接近CR患者且P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可进行PCI。高龄、PS差、有神经功能受损者不推荐行PCI。
20.广泛期治疗:一线化疗方案EP、EC、IP、IC;ED期PS评分差者可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肿瘤情况及家属意愿,权衡利弊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21.SCLC诊断时伴有脑转移者,如果无症状,可在全身化疗后进行脑照射;伴有症状者可先行脑照射然后进行化疗。
22.一线治疗后或治疗期间出现PD者,选择二线化疗或临床试验。临床将复发患者分为三类:①难治性复发:即一线治疗过程中的进展;②耐药复发:即一线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疾病进展;③敏感性复发:一线治疗结束3个月后疾病进展。3个月内PD者推荐进入临床试验,3~6个月内PD者选择拓扑替康,CPT-11,吉西他滨或紫杉醇治疗;6个月后PD者选择初始治疗方案。
23.氨柔比星是一种新的蒽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拓朴异构酶2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最常见的毒性是骨髓抑制。3期临床试验显示:氨柔比星二线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拓扑替康,尤其是在耐药复发患者。年ASCO报告我国完成的氨柔比星联合顺铂(AP)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结果,疗效不劣于标准的一线EP方案。
24.EGFR突变和ALK重排基本不会同时出现,但是有个别。
25.吉非替尼mgQd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厄洛替尼mgQd餐前1小时或餐后两小时;埃克替尼mgtid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遇福孕生官方网站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武汉白癜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