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王启鸣
专家介绍王启鸣教授医院
大内科副主任
呼吸内科三病区主任
医学博士,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会员,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等。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20%。近年来,NSCLC的靶向、免疫治疗新药等层出不穷,而SCLC的药物治疗虽有探索,但由于疗效差强人意而导致其止步于化疗,因而针对SCLC的相关研究值得高度重视。对此,本报特别邀请医院王启鸣教授对SCLC的治疗现状及相关最新研究探索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提供参考。
SCLC的一线治疗现状SCLC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5%,且若患者不接受治疗则其平均生存期仅为2~4个月。根据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G)的二期分期法,SCLC分为局限期及广泛期。化疗及放疗仍是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分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针对局限期T1-2,N0SCLC患者,目前推荐采用手术+辅助化疗或辅助放疗,而对于超过T1-2,N0的局限期SCLC患者,根据不同的体力状况评分,采取化疗±同步或序贯放疗的治疗方案。针对广泛期患者,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以含铂双药化疗为主。不同于NSCLC患者,在SCLC的治疗中,一线化疗方案可选药物有限,主要为依托泊苷+顺铂/卡铂以及伊立替康+顺铂/卡铂。
除化疗外,局限期患者加用胸部放疗可改善生存。针对化疗取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PR)的局限期患者,可接受预防性脑放疗(PCI),但针对广泛期患者,近年来研究显示PCI获益有限,临床需谨慎使用。
SCLC后线治疗现状及探索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鼓励经一线治疗后复发的SCLC患者,在二线首选参加临床试验。其他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一线治疗后的复发时间,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化疗药物
SCLC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肿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尽管SCLC对于初始治疗敏感,但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及转移,因此SCLC的二线乃至三线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SCLC的二线治疗进展缓慢,拓扑替康是国内目前首选的SCLC二线标准治疗药物(1类证据)。其他化疗方案,如伊立替康、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药物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中均为2A类证据,复发转移患者在接受进一步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5个月。
近年来,节拍化疗逐渐受到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