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的3次抗癌经历,60岁的张先生不无感慨。
25年前,张先生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左肺上叶占位”。幸运的是,他哥哥就是当地一名胸外科医生,知道病情的严重性,立即为他安排了手术,切除了他的左肺上叶。果然,术后病理显示,张先生患的是肺腺癌。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属于非小细胞癌。相比肺鳞癌和未分化癌,肺腺癌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发病率也相对较低。
在术后化疗6个周期后,张先生回归了正常生活。之后20年,他的病情都很稳定,没有任何转移或者复发的迹象。这让张先生以为:他的肺癌已经治愈了。实际上超过5年没有复发迹象,他确实可以称之为临床治愈。
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年,也就是术后20年,张先生在体检时又发现左下肺的结节阴影。穿刺病理结果出来,和他20年前的病理类型一致,都是肺粘液腺癌。这意味着,他的肺癌复发了!
身为胸外科医生的哥哥赶紧为他安排了第二次手术,手术方式是左肺下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仍然和20年前一致,但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无法应用靶向药物,只能进行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
这次手术后,张先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提心吊胆,担心肺癌再次复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遵照医嘱复查。就这样过了3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复发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张先生的心情也慢慢放松了。
年,不幸再次降临了,这次是左下肺的残叶出现结节。病理结果出来,仍然是肺粘液腺癌,基因检测结果也仍然是阴性。
由于左肺已经经历过两次手术,再次手术的风险已经很高了,张先生的哥哥也束手无策,只能带着他遍访医院,看还有没有手术的可能。大部分医生认为,对左肺复发病灶进行手术的风险很大,很有可能因为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没办法,医院接受左肺病灶的放疗和化疗,肿瘤病灶一度有所缩小,但是后来又再次增大。而随着放疗和化疗的进行,张先生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特别是化疗的副作用明显,他身体反应越来越大。
化疗无法承受、放疗剂量已经是足量、没有基因突变无法应用靶向药物、手术又做不了,怎么办?二次复发的肺癌,似乎陷入了治疗困境。
这时,有朋友提醒张先生,医院试试。既然国内没有办法,不能等死啊,索性豁出去最后一搏了……带着这种想法,张先生最终决定出国就医。
年×月,通过盛诺一家的转诊,张先生来到美国医院。首诊过后,美国医生给他安排了详细的检查,包括更全面和更高清晰度的CT扫描、气管镜检查、活检、心功能、肺功能等。
气管镜检查和活检,主要是用来确定张先生的胸腔淋巴结是否为阳性、是否癌症只局限在左肺而没有扩散至其他部位。检查结果相对乐观,肿瘤仅仅局限于左下肺残叶,其他部位均没有转移的征象。这不得不说是个好消息。
接下来,在检查心、肺功能时,又有了新的发现:张先生的左侧残肺的功能仅占全部肺功能的不足5%!这意味着,因为肿瘤仅局限于左侧残肺,即使全部切除左侧残肺,也基本上不会影响他的肺功能(呼吸)。
一系列检查花了将近两周时间,得到全部检查结果后,张先生的治疗团队,包括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麻醉医生等,一起和他进行探讨,制定最终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的利与弊,医生都对他作了详细的阐述。
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具体为左肺残余部分全切术。此手术有一定的风险,10%的几率患者会死亡,但好处也很明显——有可能达到根治。考虑到张先生的病史和病理类型,治疗团队认为,手术仍然是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
第二位的选择是化疗。相对手术,化疗无法根治,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好处是相对安全,至少可以延长患者一段时间的生命。
此外,由于张先生的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并没有适合的靶向治疗。
治疗团队告诉张先生,如果选择手术,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张先生只需要积极地配合。在和家属商量后,张先生觉得,既然到了美国,那就得信任医生、听取医生的意见。尽管手术会一些风险,但是和未来没完没了的化疗相比,他更愿意求一个直接、痛快的结果。
年11月,医院进行了左肺残余部分全切术。这是一个大手术,操作难度很高,足足进行了5个小时,总体来说结果令人满意:左下肺残叶和淋巴结均全部切除,术后张先生的病情稳定,一周后就出院了。
术后病理结果出来,仍然是肺粘液腺癌。治疗团队讨论认为,肿瘤切除得很干净,张先生不需要再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在美国停留一月后,确定没有任何术后并发症,张先生返回了国内。对他来说,出国就医当时只是无奈之选,却为自己找到了根治的希望,现在看来,反而后悔为什么绕了那么多的弯才迈出这一步。
现在,张先生每半年还会到美国见一次医生,进行详细复查。衷心希望他一切顺利,可以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
我们为您提供(点击了解)出国看病:全球医院和医生
远程足不出户,得到个性化的诊疗意见
海外体检:医院的高端体检
推荐相关阅读(点击了解)肺癌患者做这些检查真的可以救命!
临床试验实例
肺癌晚期患者:我做梦都没想到3年后我还活着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