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为大家带来EGFR少见突变肺腺癌靶向治疗2则病例分享。
01病例一:患者陈xx,男,79岁。-5-22体检发现血CEA45.83ng/ml,-6-20来院行PET/CT检查,结果示:左肺上叶见大小约20*22mm软组织密度结节灶,境界清,局部支气管狭窄、阻塞,伴异常放射性浓聚,SUV最大值3.6,平均2.1;延迟后SUV最大值4.8,平均2.9,周围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左肺内见条索样及结节样高密度影,左肺上叶局部钙化成簇,伴放射性稍浓聚,SUV最大值0.7,平均0.4;延迟后SUV最大值1.2,平均0.7。右肺下叶见斑片条索状高密度影,不伴明显异常放射性浓聚。气管右旁、气管前间隙、主动脉弓旁、隆突下及双肺门见多发淋巴结异常放射性浓聚,SUV最大值2.6,平均1.7;延迟后SUV最大值3.1,平均2.1。两侧胸膜增厚,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考虑左肺上叶恶性占位可能大,伴纵膈及双肺门淋巴结转移(图1)。-6-25行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示左上肺低分化腺癌(图2)。NGS检测结果示:EGFR21LQ、18GA突变,PD-L1TPS70%(图3)。
图1:PET/CT示左肺上叶恶性占位可能大,伴纵膈及双肺门淋巴结转移
图2:气管镜病理示左上肺腺癌
图3:NGS检测示EGFR21LQ、18GA突变,PD-L1TPS70%
既往史:有结核传染病史,血吸虫病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高血压病史,否认吸烟史。
该患者为高龄男性,无吸烟史,明确左上肺低分化腺癌cT1cN3M0IIIB期。基因检测为EGFR少见突变类型,且PD-L1高表达。该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为阿法替尼30mgqd。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程度较重)、腹泻。后续随访病情PR(图4、5)。
图4:左上肺病灶较前缩小
图5:CEA随访曲线图
02病例二:患者王xx,女,70岁。-10-10来我院体检,查CT示右上肺4.6*4.5cm肿物,两肺多发结节,两锁骨上及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肾上腺结节,部分胸椎骨密度不均,综合考虑右上肺肺癌、肺转移、淋巴结及肾上腺转移,MRI示左侧额叶转移、斜坡偏左侧骨转移,-10-14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图6),病理示:右上肺腺癌(图7)。NGS检测结果:EGFR21LR,丰度5.10%,LQ22.82%,EGFR18GS20.3%,PD-L1TPS20%(图8)。
图6:右上肺癌、左斜坡骨转移、左额叶转移
图7:穿刺病理示右上肺腺癌
图8:NGS检测示EGFR21LR、LQ突变,EGFR18GS突变,PD-L1TPS20%
该患者为高龄女性,无吸烟史,右上肺腺癌cT3N3M1cIVB期,基因检测为EGFR21LR常见突变合并少见突变,PD-L1表达中等。该患者选择奥希替尼80mgqd。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及腹泻,程度轻。后续随访病情PR(图9、10)。
图9:右上肺病灶缩小明显,左额叶转移灶消失
图10:CEA随访曲线
03病例点评:两例患者均为肺腺癌,存在EGFR少见突变。
对于EGFR常见的EX19缺失突变和EX21LR突变,无论是美国的NCCN指南还是我国的CSCO指南,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第一代药物、阿法替尼为代表的第二代药物,均已作为首选的治疗推荐。据最新的FLAURA研究结果,一线直接使用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中位PFS为18.9月,OS结果也为阳性,ESMO上报道其OS达38.6月,为目前单用EGFR-TKI治疗所获得的最长的OS结果,虽然其中亚裔人群亚组结果未突出,但也已为奥希替尼的一线使用奠定了基础,相信后续的研究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EX19缺失突变和EX21LR突变以外的EGFR突变类型,归类于EGFR少见突变,其中相关文献报道的主要有:EGFR18外显子GX和最常见的变体(GA、GS和GC)或(EX)以及更少见的缺失-插入突变;19外显子中除了del_A之外的LF,PL,KR,EG突变和耐药突变(DY,EV,LS);20外显子的插入突变;21外显子的LQ,LR,LV,VX,AX,EK,HL,PL,HY/R以及GS等。对于EGFR少见突变,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不多,只能从一些临床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得到一些提示来指导临床实践。一般情况下,第一代药物临床使用较少,第二代药物阿法替尼应用较多,但目前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在少见突变及20插入突变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故而出现了“两药相争”的局面。具体的药物选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中的2例患者,分别选择了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更多的选择依据为患者的年龄、具体病情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尤其是第2位患者,更多考虑了肿瘤多发转移、尤其是脑转移存在的情况,因为截至目前,对于脑转移患者,奥希替尼的相关研究(AURA3和FLAURA)均显示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从现有的随访初步结果看,2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方面阿法替尼较大,也符合第2代药物本身具有较大毒副作用的特点。然而,奥希替尼目前在大部分地区的医保报销范围仅包括EGFRTM耐药突变,自费购买月治疗费用1万5千多对比2千左右,患者经济负担上差距较大,尤其是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的情况下。
供稿/宋磊
指导/郭人花教授
编辑/张晨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科
郭人花教授
南京医院(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论坛
科普频道
临床研究